目前位置 :  首頁 >  呼吸道通暢情形  回上一頁
   
呼吸道通暢情形
 
呼吸道被阻塞會引發患者無法呼吸,而立即影響到生命,因此呼吸道的立即評估和處置是急救過程中最重要的步驟,當察覺到患者有呼吸道阻塞的情形時,應立即處理。

維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的方式包括:壓額抬下巴、下顎上推法、復甦姿勢。


常見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包括呼吸道被食物梗到、中風致意識喪失、吞入異物等。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多半都會將雙手放在喉嚨處,並將口張大,似乎想吸空氣卻吸 不到空氣的樣子,若患者仍可發出聲音,呼吸道是部分阻塞,若患者完全無法發出聲音,則是呼吸道完全阻塞。呼吸道阻塞的患者,若其意識仍清醒著,可鼓勵他自 己用力咳出;但若無法咳出,則要使用哈姆立克法協助患者排出異物。


若施救者到達現場時,患者已經躺在地上不醒人事,可以先用抬下巴、壓額頭的方式,將患者的呼吸道打開,施救者將自己的臉頰貼近患者的口鼻,以5-10秒鐘的時間感覺患者是否有呼吸,若有呼吸,就要維持此一姿勢,以避免患者的呼吸道再次被自己的舌頭阻塞。


若已經將患者維持打開呼吸道的姿勢,但仍然沒有呼吸,就必須立刻施以人工呼吸,若無法將氣體吹入,就表示患者有呼吸道阻塞的情形,此時應按心肺復甦術流程救治患者。


若患者懷疑有頸椎受傷,就不能使用抬下巴、壓額頭的方式打開呼吸道,因為這種方式會移動頸椎,使患者的傷害更嚴重,此時應該使用改良式的下顎上推法。


呼吸情形
 
評估患者的呼吸時,應將施救者的手放在傷患的胸部或腹部,以測得其呼吸的速度及深度,正常人呼吸時應不費力也不會痛,且是胸部與腹部同步的起伏,成人正常速率是每分鐘12-20次,我們可測量15秒,在將之乘以4即為每分鐘的呼吸速率了。

呼吸異常之症狀:使用到呼吸輔助肌,包括胸鎖乳突肌、肋間肌收縮、鼻翼外張,呼吸淺而快,肢端及嘴唇發紺,胸部與腹部起伏不一致,當呼吸速率超過每分鐘30次或有上述呼吸困難的現象時,應立即求救和給予氧氣治療。


若病患已無呼吸,應立即利用口對口或口對面罩等方式給予人工呼吸(參照心肺復甦術流程)。